上周(9月22日至25日),国内稻谷价格继续保持偏弱走势。新季中晚稻陆续收获上市,市场关注度持续提高。与此同时,政策性陈稻持续轮出,部分米企加快消化陈粮以腾出库存采购新粮,再加上进口大米量价压力,稻谷市场新陈交接,供应进一步放大,价格继续承压走弱。
台风影响华南沿海
稻谷倒伏风险加大
上周,南北方稻谷产区气象条件差异较大,东北地区光温水条件总体较好,利于粳稻灌浆成熟和收获。江淮东部、江汉西部、江南东部和南部、华南大部、西南地区东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50~90毫米,其中华南、陕西南部、四川盆地以及江汉、江淮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100~200毫米,华南沿海局部有300~400毫米或以上,上述大部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4~9成,部分地区偏多1~3倍,强降水易导致低洼农田积水,影响已成熟稻谷的收获和晾晒。
9月23日至26日,受台风“桦加沙”影响,华南沿海出现强风雨天气,稻谷倒伏风险加大,或将影响后期生长和收获。目前一季稻主产区普遍处于乳熟至成熟期,晚稻主产区普遍处于拔节至抽穗期。
稻米价格稳中有降
进口米批发价稳定
9月22日至25日,国内稻米市场价格继续稳中有降。据监测,截至9月25日,圆粒早籼稻市场收购价:湖南益阳2600元/吨,广东广州2730元/吨,均与上周持平。长粒早籼稻市场收购价:湖南益阳2560元/吨,与上周持平;广东广州2620元/吨,下跌10元/吨。普通中晚籼稻市场收购价:湖南长沙2580元/吨,安徽六安2500元/吨,湖北荆州2540元/吨,广东清远2660元/吨,均与上周持平。普通粳稻市场收购价:黑龙江建三江2840元/吨,吉林白城2840元/吨,辽宁盘锦2900元/吨,均与上周持平;江苏盐城2800元/吨,下跌40元/吨。
与此同时,早籼米批发价:湖南长沙3580元/吨,周环比下跌40元/吨;广东广州3680元/吨,下跌30元/吨;福建福州3750元/吨,持平。中晚籼米批发价:湖南长沙3600元/吨,江西南昌3670元/吨,福建福州4150元/吨,均与上周持平;广东广州3870元/吨,下跌20元/吨。圆粒粳米批发价:黑龙江建三江3740元/吨,天津3850元/吨,江苏淮安4040元/吨,上海4070元/吨,均与上周持平。广州地区进口泰国米批发价3660元/吨,进口越南米批发价3580元/吨,均与上周持平。
托市稻拍卖成交降
地储轮换规模扩大
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显示,9月23日投放2020年至2024年产稻谷60万吨,实际成交0.8万吨,成交率1.4%,成交均价2620元/吨。与上周相比,成交量减少0.8万吨,成交均价下降26元/吨。其中,黑龙江粳稻成交0.74万吨,安徽中晚籼稻成交0.09万吨。综合来看,4月1日至9月23日,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累计投放1584万吨,实际成交149.8万吨,成交率9.5%,成交均价2654元/吨。
9月30日,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计划投放2020年至2024年产中晚稻60万吨。分品种看,中晚籼稻和粳稻各30万吨;分年份看,2020年产11万吨,2021年产27万吨,2022年产17万吨,2023年3万吨,2024年2万吨;分省份看,黑龙江省30万吨,河南省18.4万吨,安徽省8万吨,江西省3万吨,江苏省0.6万吨。按照往年交易计划,预计本周是今年最后一次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机会,进入10月份后,最低收购价稻谷大概率暂停拍卖。
上周,地储稻谷轮换规模持续扩大,采购成交量和销售成交量均较此前周同期有所增加。据不完全统计,9月22日至25日,南方9省地储稻谷采购计划交易59.9万吨,实际成交23.4万吨,成交率39.1%,成交价格在2580~3310元/吨之间,折价幅度0~255元/吨,四天成交量较此前周同期增加10.8万吨;全国12省地储稻谷销售累计投放83.9万吨,实际成交30.6万吨,成交率36.5%,成交价格在2000~3250元/吨之间,溢价幅度0~346元/吨,四天成交量较此前一周同期增加7.6万吨。
国际米价小幅涨跌
我国进口持续增加
上周,国际大米价格继续保持涨跌互现走势。据监测,截至9月25日,印度大米(5%破碎率,FOB报价,下同)376美元/吨,较此前一周下跌1美元/吨,同比下跌117美元/吨;泰国大米371美元/吨,较此前一周下跌8美元/吨,同比下跌199美元/吨;越南大米378美元/吨,较此前一周上涨1美元/吨,同比下跌189美元/吨;巴基斯坦大米361美元/吨,较此前一周上涨3美元/吨,同比下跌170美元/吨。
市场供应充足、需求不振导致泰国大米出口价格跌至近9年来最低水平。市场消息称,菲律宾可能考虑将为期60天的大米进口暂停期延长15~30天,将给国际米价带来更大压力。
海关数据显示,8月份我国进口大米29万吨,环比减少1.1万吨,减幅3.7%;1月至8月累计进口大米202.2万吨,同比增加114.3万吨,增幅130%。8月份我国出口大米11.7万吨,环比增加2.9万吨,增幅33%;1月至8月累计出口大米82.3万吨,同比增加6.3万吨,增幅8.3%。
今年前8个月我国大米进口量已经高于去年全年水平。从进口结构来看,1月至8月精糙米进口150.4万吨,占比74.4%;碎米进口51.8万吨,占比25.6%。从进口来源国看,1月至8月从缅甸进口54.6万吨,占比27%;从越南进口54万吨,占比26.7%;从泰国进口47.8万吨,占比23.6%;从印度进口24.7万吨,占比12.2%;从巴基斯坦及其他国家进口21.1万吨,占比10.5%。短期进口大米价格优势明显,预计进口量还将进一步增加。